业务范围

🌞1950年,陈赓来越南做"场外指导”,第一仗就让越军奔袭4天,武

         发布日期:2024-07-11 16:16    点击次数:187

🌞1950年,陈赓来越南做"场外指导”,第一仗就让越军奔袭4天,武元甲打电话说情:“部队太疲劳了,我看一下子很难攻上去...”,陈赓怒拍桌子:“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

1950年的越南,正处于抗法战争的关键时期,胡志明深知,要打赢这场战争,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顾问。

他的目光落在了陈赓将军身上,这个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两人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深厚友谊。

早在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陈赓和胡志明就在广州相识,那时的陈赓还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而胡志明则以李瑞的化名在中国活动。

当陈赓接到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前往越南协助抗法战争时,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然而,等待他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

抵达越南后,陈赓很快就发现了越军存在的诸多问题,战术运用不当,士气低落,这些都是制约越军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陈赓深知,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越军的作战方式和思维模式。

陈赓决定通过打赢第一战来树立威信,他深知,只有用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让越军上下心服口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赓开始了细致而深入的准备工作。

在制定作战计划时,陈赓展现出了他一贯的严谨和细致,他不满足于纸上谈兵,而是亲自派人与越军前指人员一起深入高平等地进行实地侦察。

通过实地考察,陈赓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回到指挥部后,他又花费大量时间仔细研究军用地图,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这种对细节的极度重视,正是陈赓军事才能的一个缩影,他深知,在战场上,往往是一些微小的细节决定了胜负的走向,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缜密的思维方式,为后来的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月4日,越军展开了对谷社山区敌人的追击行动,次日,他们对占领谷社山的敌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战斗异常激烈,虽然越军成功杀伤了一些敌人,但整体战局并未取得显著突破,与此同时,越军自身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经过连续四天的激战,越军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谷社山地形复杂,崎岖难行,这进一步增加了作战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武元甲开始对继续进攻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

当晚,武元甲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命令第308师暂停进攻,原地待命,这个决定反映出他对当前战局的担忧和对部队状态的考虑。

为了寻求进一步的指导,武元甲决定向陈赓将军汇报情况,他拿起电话,向陈赓详细说明了当前的战场形势。

谷社山的地形十分复杂,给我们的进攻造成了很大困难,我们的部队已经连续作战四天,士兵们都已经相当疲劳了,目前看来,要全歼敌人的难度很大,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在想,是不是应该先把部队撤下来休整一下?"

武元甲的这番话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当前战局的担忧,他考虑到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地形因素、以及己方部队的疲劳状况,这个建议反映出他作为一名指挥官的谨慎态度,希望在不利局面下保存实力。

然而,陈赓深知此刻的重要性,他无法接受在这关键时刻放弃进攻的想法。

眼看胜利的良机即将溜走,陈赓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他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声音坚定地对着电话说:"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的坚决态度,也反映出他对战局的深刻理解。

陈赓无法理解越军总司令在这种关键时刻为何会有如此犹豫的想法,他再次强调:"在这关键时刻,指挥部动摇,就要葬送战役胜利的大好时机!"这番话语中包含了他对战局的准确判断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作战方面,陈赓一向以坚定著称,很少有人能动摇他的决心,冷静下来后,他立即给胡志明写了一封信,建议立即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不要畏惧牺牲,尽快消灭勒巴热兵团在谷社山区的力量,并强调绝不能让该兵团与萨克东兵团会合。

他还进一步指出,一旦得手,就要迅速转移兵力歼灭萨克东兵团,绝不能让这两支敌军逃往七溪。

这一系列决策和建议充分体现了陈赓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敏锐洞察力和果断决策能力,他是那种越是在紧急关头越能展现主见的指挥官,善于在危急时刻找到制胜之道。

可以说,战争的紧张氛围反而激发了陈赓的军事才能,使他能够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最终,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越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歼灭敌军8000多人,这个数字不仅代表了军事上的胜利,更象征着越南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决心和勇气。

陈赓的指导功不可没,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也赢得了越军上下的尊重和信任。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万泰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